证券时报记者 朱听武
9月24日以来,A股成交量持续攀升,各路资金涌入市场,杠杆资金也呈现进场态势。
融资余额持续攀升
两融余额中,融资余额为观测资金情绪的风向标之一。
随着市场活跃度提升,融资余额自9月25日以来持续攀升,节后两个交易日均突破1.5万亿元大关。
据证券时报・数据宝统计,10月8日,A股市场融资余额15381.36亿元,当日增加1074.86亿元,单日净买入额创融资融券开通以来历史新高。10月9日融资余额增至15780.71亿元,当日净买入399.35亿元。融资客两个交易日合计净买入1474.21亿元。
拉长时间来看,自2010年3月31日沪深两市正式开通融资融券业务以来,融资余额超过1.5万亿元的交易日有612个;而市场高峰时期的2015年5月20日至7月1日,融资余额有近30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,最高达到2.26万亿元。
从单日融资净买入额来看,共有173个交易日超百亿元,而超过300亿元的仅有8个交易日。值得一提的是,融资净买入额近期均处于高位,9月30日、10月8日、10月9日金额分别为459.36亿元、1074.86亿元和399.35亿元。
从融资买入额角度来看,近日呈现急剧上升趋势。9月24日之前,A股市场日融资买入额平均在410亿元左右。9月23日,单日融资买入额为417.06亿元,9月24日攀升至836.95亿元。
此后更是阶梯式增长,9月25日增至1005亿元,9月30日进一步增至2800亿元,10月8日增加至4063.8亿元。最新的10月9日也超过3000亿元,达3314.38亿元;相较于9月23日,日融资买入额激增近7倍。
总体来看,融资单日净买入创新高,但从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来看,目前该比值为2.11%,尚低于历史2.18%的中位值,也远低于2015年牛市4.72%的水平。截至目前,无论是融资余额规模,还是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,均未达到历史高峰时刻。
另外,融券余额方面,今年以来整体呈下跌趋势。
融券余额由年初的703亿元回落至90亿元区间;10月9日,该数据进一步减少至87.18亿元,较上个交易日减少近10亿元。
三大行业最受融资客青睐
节后的两个交易日,在融资余额连续增加的态势下,申万31个行业融资余额全部增加。
融资余额增加最多的是电子、非银金融、医药生物、电力设备及计算机行业,均超1000亿元。与9月30日比较来看,电子行业融资余额增幅最高,达14.53%,紧随其后的是家用电器和通信行业。
从资金流向上来看,节后融资资金大幅加仓电子、非银金融、计算机行业,区间净买入分别为193.26亿元、176.22亿元、105.12亿元。
个股方面,东方财富(300059)节后两个交易日获融资净买入63.28亿元,在所有两融标的股中居首。中国平安(601318)、中信证券(600030)、五矿资本(600390)等多只非银金融股融资净买入金额分别为19.46亿元、14.42亿元和11.98亿元。此外,同花顺(300033)、华泰证券(601688)、平安银行(000001)、指南针等融资净买入均超亿元。
半导体概念股亦受到融资客青睐,中芯国际、澜起科技(688008)、中微公司(688012)、北方华创(002371)分别获融资净买入20.59亿元、6.92亿元、5.37亿元和4.96亿元。
10月9日,东方财富、中信证券盘中股价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融资资金单日净买入东方财富和中信证券,分别为49.24亿元和15.52亿元。
ETF方面,近两个交易日,易方达创业板ETF获融资客青睐,净买入合计43.55亿元。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、华安创业板50ETF分别获融资净买入18.69亿元、12.57亿元和11.06亿元。
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
10月9日,市场迎来调整。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,融资余额激增表明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增强,有更多杠杆资金进入市场。这通常被视为市场活跃度提高的信号,但也意味着风险增加。
近期,新开设两融信用账户、通过融资融券进行交易的投资者数量明显增多。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10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10月8日,两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700.38万名,较9月24日增加了2.92万名;机构投资者为52248家,较9月24日增加了127家;10月8日当日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76.16万名,较9月24日增加了50.1万名。
在当前大量新股民涌入市场的情况下,券商纷纷强化对两融业务相关风险和账户设立门槛的提示,以保障投资者利益。
东方财富证券提示,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,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会放大亏损;同时,融资融券也具有强制平仓的风险,如果市值下跌到一定比例,券商可能会要求追加保证金或执行强制平仓。
业内人士提醒,融资资金以短线快进快出的操作风格为主,特别是在市场热门题材上,融资资金常表现出非理性的追涨行为,投资者在参考相关数据时务必警惕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