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华尔街见闻 李笑寅
巴克莱分析称,企业利润增长未能惠及国内家庭,日元贬值对整体经济的提振作用并不显著,甚至拖累了工资增长,导致日央行货币政策立场转向。
近月来,日元持续走软,市场对日央行将在年内再次加息的猜测不断升温。
5月16日,巴克莱银行在最新研报中指出,尽管日元贬值显著提升了企业当前的利润,尤其是制造业,但对劳动力成本的“涓滴效应”并未得到确认。
过去10年来,日央行一直坚持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道路,其背后依赖的就是涓滴效应——指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、就业等当面惠及更贫困的群体或地区,从而促进整体经济增长。
在日本,涓滴效应主要体现在:日元贬值有利于出口商尤其是大型出口企业的盈利增长,随着时间推移,企业的盈利增长会逐渐惠及家庭,进而提振整体经济水平。
因此,对日本这个重度仰赖出口的经济体来说,日元走软向来是经济利好因素。
然而,报告指出,不管是企业利润增长,还是实际GDP增长,日元贬值对经济的正面影响并不显著,甚至拖累了工资增长,导致日央行货币政策立场转向。
涓滴效应“失灵”,央行立场“转鹰”
报告表示,虽然日元贬值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利润增长,尤其是出口制造商的利润,但这部分利润似乎没有以任何显著方式溢出到劳动力成本中。
我们首先估算了当前利润对美元/日元的弹性(即在日元贬值1%的情况下,利润变化的百分比),并剔除了通胀因素。
数据结果显示,2010年以来,美元/日元汇率变动对制造业当期利润的贡献约为33个百分点,对非制造业的贡献约为15个百分点。
但在劳动力成本对当期利润弹性的估算中,发现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数据均为0——即在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时代,企业的利润增长没有溢出到外部。
报告称,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企业的利润数据和资产负债表显示,当期利润增长了3倍,现金/存款和留存收益(内部储备)增长了1倍,而劳动力成本仅增长了7%。
排除了企业利润的溢出后,报告发现,在GDP增长方面,仅服务出口分项有显著增长,但对GDP数值提振作用微乎其微。
理论上看,出口应该会在日元的支持下大幅增长。但此前为走出日本经济“失去的30年”,企业选择疯狂海外扩张,导致国内生产能力疲弱,货物出口和资本支出的增长均不及预期。
海外生产份额的增加限制了日元贬值对商品出口的影响。
2023年的数据显示,服务出口和入境消费分别只占实际GDP的4.3%和0.8%,而货物出口和资本支出分别占15.6%和16.2%,这表明日元贬值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。
此外,报告指出,日元贬值下,以美元计的股息和票息推升收入账户有所增加,但这不太可能转化为国内资本支出或作为劳动力成本返回家庭。
经我们估算,日元每贬值10个百分点,收入账户就会出现相应的增长。
但是,从日本经常账户的细目来看,雇员报酬的增长部分微不足道,大部分增长来自直接投资收入和证券投资收入。
由于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基本上是海外子公司的内部储备,因此并不涉及实际的资金流动。即使是其他部分,也不一定会兑换成日元,大部分可能还是是以外币形式保留,用于未来的海外投资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日元贬值甚至对实际工资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。
我们发现,日元贬值对预期工资的增长没有明显影响,但会导致核心CPI指数显著增长。
这意味着,雇员的实际购买力没有显著提升,反而可能会被通胀抵消,因此存在下行风险,加剧内需恶化。
报告称,这可能是驱动日央行转变货币政策立场的关键原因所在,因为该行十分重视“工资-通胀”的良性循环。
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,5月初,植田和男公开发言一反此前的宽松立场,警告称可能针对汇市波动采取“货币应对措施”。
植田和男表示,日元疲软带来的输入性通胀正在越来越显著,因为日企开始提高商品价格以将通胀成本上升转嫁给消费者。
植田和男当时的发言较之前明显更为强硬,因此重燃了市场对于日央行可能会在6月加息的预期。
发表评论